文化中國行·長江之歌|竹絲編扇子只有頭發(fā)七分之一?。课宕酥蛔鲆患?,龔扇傳承人們做到了
- 來源:當代先鋒網
- 發(fā)布時間:2024-11-13 16:14:44
編者按
在四川,長江的支流如岷江、雅礱江、大渡河等,孕育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多樣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(chuàng)造力。
在她的滋養(yǎng)下,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繁星點點,在歷史的長河中見證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(chuàng)造力。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省份,四川有著8000多處非遺資源點,是名副其實的非遺大省。這些非遺是民族的記憶,是歷史的見證,更是子孫萬世的精神財富。
封面新聞“文化中國行·長江之歌”系列報道推出“非遺篇”,讓我們一道追尋長江千年文脈的流淌,聆聽薪火相傳的非遺故事,領略多彩的文化之美。
用僅有頭發(fā)絲七分之一薄度的竹絲,編織出如絹綢般的扇子。這不是魔法,這是四川自貢的“小三絕”之一,龔扇。
龔扇,又名竹篾絲扇,起源于清代,由制扇名家龔爵伍所創(chuàng)。因在一場“賽寶會”中一舉奪魁,龔扇被送入宮廷,得名“宮扇”。又因由龔氏家族所創(chuàng),因而也稱為“龔扇”。近日,封面新聞記者探訪了龔扇第四代傳人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龔道勇的工作室,深入了解龔扇的制作過程和技藝的發(fā)展歷史。
龔道勇在處理竹子
每年的7月-12月,是龔扇采集原材料的時節(jié)。一年青的陰山慈竹或黃竹,韌性好,竹節(jié)長,節(jié)環(huán)較少。將竹子從山里砍回后,經歷破竹、撕竹絲、掛絲的步驟,成為原材料的雛形。龔扇光亮如素絹的關鍵,都在于接下來的拋光步驟。拋光之后,經過穿、吊、鑲、破等編織手法,不染色,不作任何化學處理,呈現(xiàn)竹絲的原色之美。再施以定型的步驟,一把龔扇才能完成。以最普通的材料,編織出最好的效果,這就是龔道勇心中的龔扇。
制作龔扇所用的原材料
除此之外,龔扇還有另外一個特點:敲擊扇把有“鼓聲”。因為龔扇的編織要求每一根竹絲都要繃直、排列緊密,這也造就了龔扇的第二個特點。
傳承至第三代傳承人龔長榮、龔玉文的手中,龔扇得以走向了世界,被譽為“中國第一扇”。在傳承的過程中,龔扇的制作技藝得以完善和精進。
老照片中,龔道勇的女兒龔媱妤在學習龔扇的制作
在龔道勇父親龔玉文手上,原本速度慢、受時節(jié)限制的備料過程,因“竹絲泡水”這樣一個小小的改動,突破了時間限制,使得龔扇變?yōu)槿杲钥缮a。
龔道勇介紹,龔扇的分類有三種:中檔、高檔和精品。而評判、區(qū)別的標準則是一公分寬度中竹絲的數(shù)量。例如,高檔的龔扇作品中,1公分寬度中有21-22根竹絲,大約耗時兩月有余;精品龔扇則能夠在同樣的寬度中,達到28-29根左右的竹絲,耗時至少半年,而中檔的龔扇作品,在相同的寬度中只有10根左右。這種發(fā)展到精品的技藝,則是由龔道勇完成。
2000年,為了參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,龔道勇打定主意要做一件別人都做不出來的精品龔扇。而龔扇技藝的改進,正是在這段時間里。他用了兩三年的時間,編織出了《箜篌圖》這一作品。2007年1月,這件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。龔道勇每每說起這幅作品的時候,都頗為自豪。
龔扇作品《箜篌圖》
也正是因為竹絲薄度的改善,讓龔扇在主題上有了更多的選擇?!吧剿黝}的龔扇,多一筆少一筆,其實不太能看出來。但是人的五官像不像,一眼就知道。”因而,人物主題的龔扇,才是龔道勇手里的“拿手好戲”。
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最古老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(tǒng),是無形的文化遺產,以其傳承人的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的“活”的文化形態(tài)。而秉持著“五代人一百多年只做一件事情”的龔扇傳承人們,就在這一非遺技藝中傾注了歷代的心血。那光亮如絹綢的扇面,因而更加閃耀。
來源 封面新聞
編輯 喻輝
二審 楊韜
三審 閔捷
-
【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從籃球熱到稻花香,來看“村BA”后花園的豐收故事
水車不斷轉動,蟬鳴伴隨著濃郁的稻香宣告著秋天谷物的豐收。臺江縣臺盤鄉(xiāng)陽芳村,因緊鄰“村BA”發(fā)源地臺盤村,其依山傍水、景色宜人的環(huán)境特點,被譽為“村BA”的后花園。
-
促進實現(xiàn)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(yè)|貴州建設省內外服務“一張網”
今年以來,貴州堅持就業(yè)優(yōu)先戰(zhàn)略,實施“六六就業(yè)穩(wěn)崗計劃”,強化省外省內就業(yè)服務“一張網”建設。
-
貴州省首個集中供熱項目取得關鍵突破!主廠區(qū)建設正式啟動
開陽熱電聯(lián)產及配套項目是貴州省興建的第一個集中供熱項目,是為開陽工業(yè)園配套建設的省重點工程項目。